“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专用汽车产业的管理和扶持力度,通过拉动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也拉动了对专用车的有效需求,专用车的产销量增长速度明显。从2009年的产销数据可以看出,当年全国生产专用车164.77万辆,占当年载货车生产量的比例达到55.68%,比2000年提高了28.75%。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建设、物流市场的逐渐成熟,以及国内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专用车产品结构较过去有了很大变化,重型车和轻型车比例处于增长趋势,中型车比例继续下降;体现专用功能特性的产品比重加大;种数得到大幅增加,产品结构更加合理。
产品结构方面,厢式车中的专用功能较强的如医疗车、旅居车、环卫类、市政类、城建类专用车等均有大幅增长。随着市场需求变化,适合高等级公路的运输车辆、满足专项作业功能的车辆将继续增加。吨位构成方面,“十一五”期间,专用车总产量中重、中、轻型车辆构成比为4.5∶3∶2.5,逐渐向5∶2∶3方向发展。
政策利好加快行业发展步伐 多年来,国家在政策上鼓励汽车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鼓励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散、乱、差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鼓励汽车企业按照市场规律组成企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扩大经营规模。同时,在技术政策上鼓励企业积极跟踪研究国际前沿技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竞争。在税收政策上拟对符合技术政策的研发活动给予支持;在结构调整方面,国家鼓励汽车企业集团化发展,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在投资管理上,投资生产专用汽车的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管理部门核准后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备案,并且专用车生产企业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000万元,同时要具备产品开发的能力和条件。这一系列的政策导向,都是专用车发展的利好。
与此同时,关税的降低,使得国外专用车及零部件进入国内的限制有所降低,价格差距也在减小,特别是作业类专用车对国内的影响逐步加大。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双边贸易的进程也在加快,如建筑类专用车、半挂车已经进入欧、美、日主流市场;其他如罐式车、
厢式车、
自卸车等,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出口市场增速惊人。
另外,国家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形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规模企业,这将推动行业优势资源的重新配置,提高专用车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如半挂车、高空作业车、运钞车、混凝土泵车等。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2008~2012年期间,
专用车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京津冀地区、渤海湾经济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